仿真实验
实验目的
本实验项目适应我国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需求,以培养具有专业胜任力、高素质创新型水利人才为培养目标,坚持“学生中心、问题导向、教研融合、创新实践”的实验教学理念,以农田水资源的高效节约、实时在线、绿色生态利用为切入点,采用3D仿真、动态模拟、人机交互等技术自主研发了绿色智能节水灌溉虚拟仿真实验,旨在实现以下教学目标:
知识目标:通过全景认知,系统掌握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架构和设备组成,深入了解灌溉模式和特征;认知作物的生育阶段、各阶段的地面地下生长过程;深入理解作物需水耗水、节水灌溉原理和相关技术。
能力目标:熟练掌握农田节水灌溉实验方法,完成节水灌溉条件下需水量和灌水量计算,能够完成农田智能灌溉实验设备的布置;能够完成不同作物灌溉制度设计;完成节水灌溉方案设计和比选;了解智能节水灌溉的技术关键和工作流程,具备解决实际农田灌溉问题的能力。
素质目标:通过问题驱动,培养独立思考、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提高知识应用能力;通过多情景探索和协作实验,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;通过多人同时实验情境,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沟通能力。
育人目标: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节水灌溉技术,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;通过旱涝作物受灾场景,培养学生工程伦理道德、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实验原理
一、实验原理
实验以虚拟仿真平台为载体,融入作物需水、节水灌溉、土壤水量平衡、灌水预报、水肥运移、智能灌水决策等知识,开展综合创新实验。
1、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系统
智能节水灌溉依托现代物联网技术,基于田间实时采集的土壤墒情、气象、作物生长等信息,对作物进行实时节水灌溉。灌溉系统主要包括水源工程、田间输配水工程、气象监测设备、水环境监测系统、水肥一体化设施、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和数据云端等。通过水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土壤中关键信息,灌溉控制中心做出灌水施肥判断,并自动开启电磁阀,水肥通过输配水工程自动传输至作物进行灌溉。
2、智能节水灌溉原理
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是来水不充分无法满足作物需水要求时,允许作物有一定的水分亏缺,以较小的灌水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确定的一种灌溉制度。水资源不足的条件下,非充分灌溉可以合理有效地分配有限的水量、获得最高的收益,是实现节水高产的最有效途径。
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计算:
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计算:
智能灌溉作物计划湿润层含水率的逐日递推预测模型:
灌水量计算:
硝态氮浓度计算:
智能节水灌溉计算流程:
3、智能节水灌溉方案设计和比选
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灌水上下限、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施肥方式,自主设计灌溉施肥方案,进行多方案作物生长过程模拟,可视化展现水肥与作物生长复杂的响应关系;考虑不同节水灌溉方案,作物经济效益明显差异;不同水肥比例,对环境的影响差别不同,选取作物水分生产率作为衡量指标,对比分析提出适宜灌溉方案,强化节水灌溉相关知识综合应用。
作物水分生产率计算:
二、知识点
1、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组成及各设备的作用
2、灌溉模式和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
3、作物的生育阶段及各阶段的生长特征
4、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实时需水量计算
5、田间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和含水量递推模型
6、田间作物灌溉制度设计
7、节水灌溉方案设计与方案比选
8、作物实时灌溉预报技术
9、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时灌溉工作流程
三、部分预设参数
1、实验田块:4m*15m,根据灌溉实验方案自行添加田块;
2、作物种植模式:前期实现大田作物连种模式,后期增加经济作物后,实现多作物套种、连种等种植模式,实现多作物间节水灌溉重要参数比较等功能;
3、作物生育期:冬小麦生育期10月-次年6月,种植行间距为20cm;夏玉米生育期6月-10月,种植行间距为80cm;
4、土壤特性:壤土,密度为1.47g/cm3,田间持水量(FC)为32%(体积含水量),凋萎含水量为10%(体积含水量)。
5、灌溉施肥相关参数:
6、代表性灌溉方案:
选择其中4种代表性灌溉模式、2种节水灌溉方式,2种施肥方式,组合形成13种实验方案。
四、参考书籍
1、精准节水灌溉控制技术 赵燕东、张军、王海兰 电子工业出版社
2、农田水利学 郭元裕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
3、灌溉原理与应用 粟宗嵩 科学普及出版社
4、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
实验教学方法
1、实验教学过程
实验基于真实案例搭建虚拟场景,从认知到实践层层递进设计模块,学生在实验中,依次完成原理学习、场景认知、案例仿真、方案比选等模块。
(1) 原理学习模块中,线下预习与线上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。课前,学生通过教材预习完成节水灌溉理论和相关概念、农田灌溉设备、作物生长特征、作物需水和灌水量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初步学习;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对智能节水灌溉过程,包括田间水分数据监测、数据网络传输和存储、灌水方案设计、灌水预报与灌水实施等宏观场景,及作物根深变化,水肥运移等微观场景的全面展示,强化学生对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计算、田间土壤水分平衡计算、田间水肥运移过程模拟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,并完成相关测验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,将复杂问题简单化,抽象问题具体化、可视化,降低了复杂水肥运移系统的学习难度,可辅助解决灌溉系统设计等较为复杂工程问题,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。
(2) 实验认知模块中,实地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。在实验预备阶段,组织开展实地单次灌水实验,完成对实验对象-作物、灌溉系统组成的认知,通过土壤含水率测定、分水量水设备、输水管道开关自动控制、水表读取、灌水量记录等实验操作,完成对节水灌溉实验过程的感性认知。在虚拟仿真实验中,通过全景融入、沉浸式教学等手段,完成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工作过程、土壤水环境自动测定、数据采集和自动传输、灌溉水量自动计算、输配水阀门自动控制等较为复杂、实地实验不便感知的精准节水知识认知,可视化展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、作物生长过程、灌溉过程、土壤水肥运移等,并体验机械化播种收割、智能化喷药除草管理、智慧化灌溉施肥等现代农田先进技术。通过实地实验与虚拟仿真相结合,完成农田灌溉系统、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架构和工作流程、田间灌溉模式和节水灌溉方式等基础知识点的掌握。
(3) 案例仿真模块中,自主式实验与交互式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。仿真实验过程中,学生基于不同灌溉参数自主设计各种灌溉方案,完成灌溉系统组建,进行土地平整、作物播种,根据天气变化、作物生长制定水肥灌溉决策,进行虫害管理、机械化收割等活动;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灌溉模式的差异,体验不同设计方案对作物生长的影响,同时,根据系统设置的极端天气情况完成灌溉实验,体验因缺水或淹水情况下作物凋亡情景,感受灌溉的重要性,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。通过灌溉模式选取、灌水方式选取、灌水阈值的设定、灌水量的计算、方案比选、优选原因等互动交流,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。
(4) 方案比选模块中,任务式学习与反思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。根据案例仿真实验结果,记录不同仿真实验方案中灌溉量与作物产量数据,全面了解作物灌溉制度,分析灌水量与作物产量的响应关系,得到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,选择出最优方案。通过数据分析,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,适当的水分胁迫不会大幅降低作物产量,进一步引发思考可得到,节水灌溉可通过降低单位面积作物产量,将节约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,最终达到增产目的。通过多角度引导,将课堂教学的零散知识点融合,同时加入绿色、智能节水灌溉等前沿科研成果,达到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目的,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。
学生完成相关测验考核,提交实验报告,系统根据实验过程记录和结果给定线上实验成绩,结合教师批阅的线下实验报告,最终评定课程成绩。
2、实验方法
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、比较法、模型法、自主设计法、控制变量法、总结归纳法等方法,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
(1)通过模型模拟法、控制变量法等,辅之对微观可视化结果的观察法,加深对智能节水灌溉原理的理解。
通过模型模拟法、控制变量法等,进行参数调整和模拟计算,加深对节水灌溉作物供需水量变化、水分胁迫影响、水分利用率变化等的理解和掌握;对作物地面、地下的水分运移及生长发育过程、氮元素在作物根区的运移微观可视化结果进行观察,加深对绿色、生态、高效智能灌溉系统的理论依据的理解。
(2)通过观察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完成农田全景的认知学习,加强对不同节水灌溉方式、不同作物阶段的理解。
通过观察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强化灌溉系统的组成、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、灌溉模式、节水灌溉方式、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及各部分功用等知识点的认知。
(3)通过自主设计法、控制变量法、模型模拟法等方法强化节水灌溉原理和系统的理解与案例仿真应用。
互动进行参数选取、选择种植作物及播种日期,选取实验田块、灌溉模式、灌溉方式、施肥方式,设置灌溉下限阈值,完成灌溉施肥方案的自主初设。通过模型模拟计算作物根区土壤含水率,研判是否灌溉,计算灌水量并实施灌溉;通过控制变量法,理解不同因素对灌溉过程及作物生长的影响,加强对实时节水灌溉原理的理解,实现灌溉技术方案的自主设计。
(4)通过比较法和总结归纳法,完成方案的比选和优化设计,实现对节水灌溉原理和智能节水技术综合应用。
计算各初设方案的水分生产率,比较选择最优方案,回放作物全生育期智能灌溉全过程,再次巩固节水灌溉理论和节水技术的应用。
实验方法与步骤
学生进入本实验网站(网址:http://xnfzsy.ncwu.edu.cn/Agri-Irrigate),点击虚拟仿真实验,输入用户名密码,点击登录,进入仿真实验。公测用户可填写公测账号和密码,登录进入。依次完成各实验步骤。
加载完成后,进入欢迎界面,点击确定进入实验大厅,大厅左上方设置有实验简介,步骤引导、知识提示按钮,用户可随机点击查看,了解实验的基本介绍、实验目标、实验步骤,以及实验需要的基本知识。
(一)实验认知
点击进入实验认知部分,此部分包括实验原理认知和灌溉场景认知两部分。
模块一: 绿色智能节水灌溉原理认知(包括步骤1)
步骤1 深度学习农田节水灌溉原理
点击原理认知,了解实验灌溉简介、目的、实验原理、实验预设参数。
实验原理包括节水灌溉原理和水肥运移原理。
学习节水灌溉原理,掌握非充分灌溉下作物需水量计算过程、土壤水分递推预测模型、作物灌水量计算过程、灌溉效益计算方法等;学生根据既定情景,完成灌水量计算。
学习农田水肥灌溉理论,了解水肥一体化基本原理,及作物根区硝态氮迁移转化过程;调整灌水施肥条件,比较硝态氮浓度变化过程,完成既定情景下硝态氮浓度计算。
查看实验预设参数,了解灌溉实验的必需参数,及取值范围。
模块二:农田灌溉场景认知(包括步骤2-5)
步骤2 进入实景认知,全面了解农田灌溉系统组成
点击智能灌溉系统,以漫游形式全方位浏览实验农田,全面直观了解灌溉系统组成、主要设备设施及工作原理,了解小型气象站、展示屏、控制室、输配水管道、水源井、水肥一体化设施等,点击可弹出相关设备的介绍。
步骤3 展示智能灌溉控制管理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
逐一点击查看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各组件,包括数据采集、数据存储传输和灌溉控制中心等,深入了解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功能、组成和工作流程。
浏览结束,弹出提示“是否开启智能灌溉?”点击是,系统自动演示,自动判断灌水量后,电磁阀门自动打开,演示自动灌溉过程。切实让学生们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,增强学生使命感。
步骤4 比较认知不同的灌溉方式
完成学前调查考核,并依次查看了解滴灌、喷灌、微喷灌、漫灌等不同灌水方式的灌溉过程。
步骤5 查看作物生长过程,系统了解作物各阶段生长特征
选择作物生长过程,依次点击作物各生长阶段,查看作物生长微观变化过程,包括地表茎叶、地下根部的微观变化过程,了解各生育阶段的特征。完成知识点考核测试。
(二)实验操作
模块三:案例仿真(包括步骤6-15)
步骤6 自主完成灌溉方案设计
点击灌溉方案设计,选择田块,确定灌溉模式、施肥方式,设置灌溉上下限阈值,完成农田的灌溉施肥方案设计;同样,完成其他田块方案设计。
步骤7 交互完成土地平整
选择合适农机设备,进行土地平整。
步骤8 交互完成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组建
依次完成水源井、农田水肥灌溉设备、土壤墒情监测设备、气象要素观测设备、灌溉输配水设备等灌溉设施的布设,将各种灌溉设备放置在正确的位置。
步骤9 作物播种
选择作物种类,确定合理的播种日期,以及正确的播种机器,完成作物播种,开始作物生长过程模拟仿真。
步骤10 田间信息自动监测与数据传输
田间设有显示屏可了解当日实验田块土壤水分及气象要素等信息;中控室随时可查看田间土壤、气象、作物等实时监测数据;屏幕右侧实时显示土壤水分动态、降水等要素信息。学生浏览中控室和显示屏信息,观察相关要素变化过程,直观感受智能灌溉信息采集和传输过程。
步骤11 实施节水灌溉过程模拟,完成作物灌溉预报
系统开始仿真土壤水分循环、作物生长等过程,系统根据公式(1)模拟作物耗水过程,根据公式(2)、(3)模拟预报时段内作物计划湿润层含水率的变化过程;当田间土壤含水率接近灌水阈值时,系统出现预警提示,学生查看田间情况,并进入中控室根据未来天气情况,自主研判是否灌溉,依据实时监测的土壤含水率,由参考公式(4)、(5)交互完成次灌溉量的计算。
系统设有容错机制,当输入灌水量过多或过少时,系统出现提示,学生可选择重新计算或继续。点击确定,完成信息交换,控制阀门自动启动,开始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。
步骤12 查看灌溉后的田间水分养分运移过程,及作物根、茎、叶生长变化过程
点击相机按钮,激活灌水、水分运移、养分运移,可查看灌溉过程及田间水分、养分运移过程;激活植物生长,查看作物根、茎、叶生长变化过程,直观感受灌水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,灌水过多或过少将导致作物生长受滞,甚至凋萎死亡。系统自动保存计算时段内水量输配、作物生长、土壤水分、灌溉水量等相关信息,并传输至控制中心。学生进入控制中心查看农田相关信息。完成中间测试考核。
步骤13 实施作物除草和杀虫
根据系统提醒,学生进行田间除草和杀虫等管理工作,可选择人工除草喷药或无人机除草喷药。
步骤14 作物收割称重
生育期结束,提示作物已经成熟,是否收割,点击确定,选择正确农机设备,完成作物收割,系统进行作物自动化打粒、烘干、称重等,并提示作物重量。
步骤15 记录各方案作物产量、灌水量及全生育期灌溉制度
学生进入中控室,查看并读取各灌溉方案对应的作物产量、灌水总量、次灌水量和灌水时间,查看各田块全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、作物耗水过程、水肥运移过程,控制平台可提供表格、图示等不同方式展示结果。
模块四:方案比选(包括步骤16-18)
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多种灌溉方案,完成方案设计和灌溉模拟,培养创新性思维。
步骤16 完成各灌溉方案的灌溉效益分析和方案比选
由公式(7)计算出各灌溉方案的水分生产率,分析各方案灌溉效益。
步骤17 对比各灌溉方案,选择最优方案,分析并给出合理原因
根据灌溉效益,确定各种方案优先排序,选择出最优方案,并分析其原因。
步骤18 极端降水情景实验仿真
学生可选择极端气候情景下,模拟灌溉过程、作物生长过程,直观感受破坏性实验。
步骤19 完成并提交实验测试题
步骤20 完成实验评价,提出建设性意见
回答考核主观性问题,并对虚仿实验进行评价,提出建设性建议。
步骤21 实验结束,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
学生点击确定按钮,实验结束,实验数据自动传输储存到后台,供授课教师查阅。学生可返回网页查阅系统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,以及步骤得分。
实验结果与结论
实验结果包括两部分内容,第一部分为实验认知,主要通过场景的认知和系统考核完成;第二部分为实验操作,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溉方案,达到对学生综合训练的目的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,设计的灌溉实验方案不同,外在气象环境不同,灌水过程也不同,作物生长过程及产量结果也不同,同时学生对实验结果判别的差别,最终最优方案选择也有所差异。
在实验过程中,气象要素参考实际天气,随机生成的,即不同场次实验,降水和气温等气象要素是不一样的,最终灌溉决策、灌水量、作物产量等实验结果有所差别。以某一次实验的气象数据为例,灌溉方式选择微喷灌,简要阐述在不同灌溉方案设计下,实验可能产生的结果。
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溉方式,根据系统设定的气象要素,得到每日的作物需水量、土壤水分含量、灌水量及对应方案的作物产量。比较各种方案,充分灌溉时可能产量较大,缺水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物产量,但在北方灌区,尤其水资源紧缺地区,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禀赋现状,以水资源效益和产量的最优化为最优方案。
此外,在实验过程中,由于实验操作还可能产生以下结果:
(1) 节水灌溉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选择不到适宜方案
由于虚拟仿真实验允许学生实施破坏性方案,如果设计的方案过少或者方案参数差异度过小,均不利于选取最适宜方案,可能得到较不满意决策。因此,灌溉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学生实验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,也是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。
(2)灌水决策的失误导致作物产量受损严重
土壤含水率是研判是否做出灌溉决策的指标,当土壤含水率接近含水率下限阈值时,则需要做出灌溉预报,计算灌溉水量,并确定灌水日期。如果节水灌溉原理理解偏失,导致灌水决策失误,灌水过多过少都可能造成作物减产,甚至颗粒无收。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基础上进行灌水判断是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,也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。
(3) 水分生产率计算错误导致决策结果的无效
水分生产率是灌溉水利用效益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。在维持现有耕作条件,不改变现有作物品种前提下,其值应在一个适当范围内,该值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到方案选择的正确性和可靠性。如果实验过程中计算错误,则可能最终导致节水灌溉决策结果的无效。
面向学生要求
1、专业与年级要求
水文与水资源工程、农业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,以及水利管理、水利技术及水利基层人员等社会人员
2、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
(1)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:需要具有水文水资源、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基础知识,掌握节水灌溉、农田水利学、工程水文学等专业理论知识,修读《节水理论与技术》、《工程水文学》、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》等相关课程,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
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,已开展了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相关专业课程,仿真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,学生通过改变灌溉参数设计节水灌溉方案,直观感受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水技术对作物生长的影响,进一步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,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(2)水利管理、水利技术及水利基层人员等社会人员:需具备水利灌溉的基本常识。
仿真实验可推广至水利管理、水利技术及水利基层人员的培训,推广至“绿水青山”、“乡村振兴”建设等社会科普宣传,扩大社会服务层次和受众度。